陈官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东营网讯  近日,在广饶县陈官镇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铲车往来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项目稳步向前推进。“施工队伍进场作业1周了,力争12月底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陈官镇水利站站长长王秀力介绍说,连日来,抓住天气晴好的施工黄金期,该镇加大马力推进项目建设,配套修建水利设施、农田输配电工程和生产道路,让农田变良田,守护粮仓菜篮。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陈官镇实施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为农户施用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的环节,生态效益明显。该项目主要涉及12个村,农户3519户。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高标准农田建得真是好,道修好了,走车干活都方便了,施完肥,这地也更有劲了。”陈官镇斜里村种植大户张乃升说,得益于前几年陈官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他今年又多承包了330亩土地种植粮食。

   “通过项目建设,彻底改变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林成网,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水平也将有很大的提高。”陈官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的副镇长牛孟涛说,近年来,陈官镇先后争取实施涉水涉地资金整合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配套完善支渠路桥涵闸,全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5万亩。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高产稳产的目标,为粮食高产稳产打牢基础,为粮食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作为东营市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陈官镇坚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大举措,既保护了现有耕地,又建设好了农田。

  在该镇4500亩高标准托管示范项目地块,收获、整地、播种作业正在同步推进,根茬粉碎、旋耕犁、播种机等机械紧随收割机后,碎混、翻埋、播种,上一秒还留着秸秆的地块转眼就变成了播种上小麦的麦田。陈官镇科技副镇长齐学元说:“通过整地作业,直接就把秸秆扣地里,让秸秆腐烂成为有机肥,土壤更松散,而且秋天翻完到春季能提高地温,抢先一周播种。”陈官镇坚持保护与利用统筹、用地与养地结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利用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益民工程”、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益工程”,打造一批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有了良田更要有良种良法。陈官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更加注重统筹规划,科学施工、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更好地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相融合,推动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全力稳面积、提单产、促增收,让高标准农田多产粮、产好粮。今年“三夏”“三秋”期间,该镇成立4个专家技术指导组,联动2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提供技术指导,投入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500台套,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需求。(李晓)

责任编辑:曹磊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