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官镇:文化振兴解锁乡村“幸福密码”

  东营网讯 “在村文化广场上既能看戏曲演出,又能看花鼓表演,还能看电影,隔三差五就能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节目,真是热闹!”草桥南村70多岁的杨大爷说。近年来,花官镇以文化赋能乡村建设,“送戏下乡”“电影下乡”“乡村剧场”……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形成了文化活动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书香生活”、品尝“文化大餐”、欣赏“文化盛宴”。

  聚焦“阵地保障”,实现文化场所“活”起来。

  “咚咚锵、咚咚锵......”在花官镇杨王村文化广场上,一场酣畅淋漓的《中国龙》锣鼓表演正在进行,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鼓点激扬悦耳、震撼人心,让杨王村有了自己的“文化招牌”。广场舞排练、戏曲吹拉弹唱、读书活动……让花官镇处处流淌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群众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近年来,花官镇聚焦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完善27处农家书屋,提升41处文化广场,打造张铺村、闫家村等5处村史馆,打造镇区“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突出党建引领、文化赋能、群众参与的形式,以广大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进村进站培训、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等方式,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基础,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文艺生活在家门口“落地落实”。

   聚焦“群需群盼”实现文化服务“高”起来。

  走进北王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农家书屋,走屋内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历史文化、文学常识、科普百科、教材辅导等书籍。“我经常在周末和假期来农家书屋,因为这里有好多我喜欢的科普读物,宇宙、深海、原始森林……感觉非常神奇。”北王庄村的王泽龙同学开心地说。除了学生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朋友也喜欢光顾村里的农家书屋,“以前种养都是凭经验,现在利用农闲时间来书屋看一看专业书籍,坐在一起聊聊种养经验,对我们来说很有帮助。”村民王在芹感慨道。

  为进一步构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花官镇充分利用阵地资源和群众阅读基础,在各村的农家书屋和镇图书室开展“悦读悦美、书香花官”等阅读活动,不仅为本地群众提供了一处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还能满足不同群体阅读、交流、艺术欣赏的需求,让乡村之路“溢满书香”。

  聚焦“社会参与”实现文化资源“融”起来。

  一大早,花官镇张铺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在整齐的排着队,准备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诚信积分能兑换这么多奖品,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做了好事,兑换的物品补贴家用,真是两全其美。”前来兑换奖品的村民说。近年来,花官镇着眼文明素质养成,以乡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为载体,引领村民转观念、破陈规、立新风,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积极开展“优秀党员”“美丽庭院”“最美志愿者”“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积极创建“美丽庭院户”,实现以“小家美”聚合“大家美”,以“庭院美”带动“乡村靓”,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精神面貌,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活力。

  文化服务暖人心,群众乐享好生活。下一步,花官镇将继续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为抓手,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群众文体生活不断注入新活力。(记者 庄洪鑫 通讯员 李舒晴)

责任编辑:曹磊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